![图片[1]安全114-安全在线-安全壹壹肆-网络安全黄页-网络安全百科网络安全核心要点优化总结:CISO 需聚焦的五大战略方向](https://www.anquan114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20250702194236506-image-1024x269.png)
一、强化资产可见性与风险暴露管理
核心目标:建立实时、完整的资产防御图谱,从 “盲目防御” 转向 “精准防控”。
-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:覆盖影子 IT、非托管设备、SaaS 应用及第三方服务,通过自动化发现工具实时同步资产数据,并与风险评估流程联动。
- 漏洞优先级重构:跳出 CVSS 分数陷阱,以 “可利用性 × 资产价值 × 业务风险” 为评估核心,重点关注云服务配置错误、公共存储桶暴露、闲置管理门户等高频风险点。
- 专家观点(DirectDefense David Doyle):可见性需延伸至 “数据流动、模型所有权、加密密钥及第三方接触点”,否则组织将陷入 “蒙眼管理风险” 的困境。
二、重塑身份安全:从边界防御到身份治理
核心逻辑:攻击重心已从网络边界转向 “身份漏洞”,需构建动态身份防护体系。
- 多维度身份管控:
- 基础层:部署 MFA(多因素认证),但需结合访问权限定期审查与可疑登录监控。
- 战略层:将身份治理融入日常运营,例如开发团队与安全团队协同设计 “默认安全” 的身份访问架构。
- 人员防线建设:
- 全员培训:聚焦社会工程学攻击识别(如深度伪造、语音冒充),简化安全事件上报流程。
- 高风险群体:为高管及关键岗位提供定制化防护方案,例如动态会话监控与模拟钓鱼演练。
- 技术协同(Secure Code Warrior Matias Madou):CTO 与 CISO 需联动推进 “安全左移”,从软件开发阶段嵌入身份安全设计,通过开发人员技能基准测试强化代码安全。
三、跨生态构建弹性防御体系
核心原则:安全不是孤岛,需打通内部团队、外部供应商及技术系统的协同壁垒。
- 内部协同机制:
- 常态化桌面演练:涵盖安全、法律、公关、HR 等部门,明确危机响应角色(如监管沟通负责人、客户通知流程)。
- 风险共担模式:与采购、工程等部门共同定义风险边界,将安全控制嵌入业务流程(如供应商准入安全审查)。
- 外部生态韧性:
- 供应商安全闭环:要求云服务商、第三方供应商纳入复原计划,验证其备份冗余能力与故障切换机制。
- 法规前瞻性适配:对标 SEC 规则、DORA、NIS2 等监管要求,提前布局问责制与透明度建设。
四、AI 时代的攻防平衡策略
双向挑战:AI 既是防御利器,也是攻击升级的催化剂,需建立 “应用 + 防御” 双轨机制。
- AI 防御落地场景:
- 威胁检测自动化:利用机器学习进行日志分类、异常行为识别,提升威胁响应效率。
- 访问审查智能化:基于行为分析自动优化权限分配,减少人工误判。
- AI 攻击应对方案:
- 威胁模型升级:将 AI 生成的钓鱼内容、深度伪造语音纳入风险库,更新检测规则。
- 供应链安全把控:优先选择具备 “安全设计透明化” 能力的供应商,通过代码审计工具阻断 AI 驱动的供应链攻击。
五、安全堆栈简化与业务语言转化
落地策略:以 “业务价值” 为纽带,打破技术壁垒,提升安全决策影响力。
- 技术架构优化:
- 工具整合:淘汰低效冗余系统,保留与核心业务风险直接挂钩的安全工具,例如聚焦业务连续性的漏洞管理平台。
- 数据打通:建立跨工具的威胁数据中台,避免 “数据孤岛” 导致的防御盲区。
- 沟通范式转型:
- 风险量化表达:用 “停机时间 × 日均收入”“品牌损害舆情指数” 等业务指标替代技术术语,向董事会展示安全 ROI。
- 战略价值绑定:将威胁模型与产品发布、市场扩张等业务目标对齐,使安全从 “成本中心” 转变为 “业务赋能器”。
总结:在动态威胁与资源约束下,CISO 需以 “业务保护” 为核心,通过可见性、身份治理、弹性协同、AI 审慎应用及业务化沟通,构建兼具敏捷性与战略深度的安全体系,同时前瞻性应对监管合规要求,实现安全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共生增长。
思路来源:互联网
作者:安全114 & 豆包助手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摘请注明出处。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安全壹壹肆&安全114的立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网络空间安全讯息。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首页管理员删除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